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从气血水认识膜性肾病的理论探讨
从气血水三方面探讨膜性肾病的病因病机,认为气虚血瘀水停为膜性肾病的病机特点并贯穿疾病始终,提出以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膜性肾病.......
作者:韩东彦;马雪玲;高俊虹 刊期: 2013- 02
-
《黄帝内经》五味初探
《黄帝内经》对于酸、苦、甘、辛、咸五味的认识比较系统,奠定了后世药物五味理论的基础.本文从五味与阴阳五行、五味与五脏、五味的功效、五味的运用、五味的禁忌这几个方面对《黄帝内经》五味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初步探讨.......
作者:汤尔群;黄玉燕 刊期: 2013- 02
-
对古方导赤散方证病机的认识
对导赤散方证病机的相关认识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认为心阳受蕴实为“小儿心热”的本质.热为湿阻而强,湿为热蒸而甚,热湿相挟则“心热”而生.导赤散主要是以畅通三焦、宣通蕴郁之热为主,而并非单纯之“导心热自小便而出”,全方是一张集畅、清、利三法于一体的经典之方.......
作者:杨富贵;黄岁鱼 刊期: 2013- 02
-
浅析振奋肝阳(气)在肝阴虚型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
抑郁症属于中医情志病、郁证范畴.肝阴虚是抑郁症常见的证型之一,以抑郁心境、兴趣丧失、精力减退或丧失为主要症状.基于肝体阴用阳的生理特点,肝体不足常常直接影响肝用,导致肝主疏泄而条畅气机的生理功能受损,而导致上述症状的产生;同时,肝阴虚日久、阴损及阳亦可导致肝之阳气不振、疏泄无力,亦可导致情绪抑郁.因此,在治疗上“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在滋补肝阴的同时佐以吴茱萸、黄芪等振奋肝阳(气)......
作者:白洁;徐静;臧东静;刘学文;苗迎春 刊期: 2013- 02
-
心与脑表里配合关系之探讨
美国著名心身医学家恩格尔(G.L.Engel)于《科学》杂志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medicalmodel)”得到了WHO(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认可,并据此提出了身心一元的“大医学观”,强调了“身”、“心”兼顾的大健康理念,这与几千年来中医对于人体和疾病的认识不谋而合.但是传统的脏腑表里体系构建了关于“身”的相对完整的理论模型,对于解决“心”的问题略显......
作者:蔡向红;梁昕;申霖来 刊期: 2013- 02
-
腠理浅析
“腠理”一词源自《内经》,《金匮要略》首次对其进行了解释.古今医家对其概念、功能理解各异,对其部位更是鲜有论述.通过文字考释与文献整理、理解与发微,论述其概念、功能并明确其部位,尝试用现代医学阐释其部位,认为腠理并非体表皮肤毫毛,它是一个位置较浅的通道,相当于表皮细胞间隙及结缔组织,这对于学习中医学并深入探讨气血津液理论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周祥 刊期: 2013- 02
-
也谈“气一元论”
讨论“气一元论”与传统中医学理论形成的关系,指出传统中医理论中“气”的概念的一些特点,以及《黄帝内经》中“气”的两种基本含义,并从现代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角度进行了解释.此外,还对王雷等发表的《“气一元论”解析》一文的某些提法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作者:杨晓彤;吴元黔 刊期: 2013- 02
-
肾病舌象客观化分析与辨证分型规律的探讨
目的:通过观察肾病舌象探讨舌象与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门诊300例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舌象采集设备拍摄,经多名中医专家比对并将舌象分类分析.结果:在舌体现察中舌体胖在脾肾气虚型中占74%,舌体瘦在肝肾阴虚型中占73%;在舌苔观察中舌苔湿在脾肾气虚型中占74%,舌苔干在湿热证中占64%,血瘀证中表现出灰苔占47%.结论:舌象中舌色对本病的辨证意义不大,而舌形、舌苔及苔色对本病的辨证意义较大.......
作者:安鹏;何娜;吴喜利;党慧敏;叶冰玉;宋诞 刊期: 2013- 02
-
清代山西疫病流行时空规律研究
通过对史志、碑刻等文献资料研究显示,清代山西疫病流行存在一定时空规律:发病主要为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解州、绛州、大同府、潞安府、泽州、平阳府以及太原府疫病发生频率较高,且春夏秋三季都有疫情产生,而冬季较少发病,记载病种包括喉痹、霍乱、麻疹、鼠疫、疟疾,平均每2.73年发生1次,较明代发生频率明显升高,与清代山西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国家社会演变有关.......
作者:单联喆;梁峻 刊期: 2013- 02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中医心理学思想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七情内因学说是中医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探析了文中有关中医心理学的思想及情志致病病证,以丰富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
作者:邵祺腾;王克勤;杨秋莉 刊期: 2013- 02
动态资讯
- 1 新加沙参麦冬汤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 2 金匮肾气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评价
- 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临床辨证分型
- 4 天麻首乌片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 5 活血化瘀药对大分子右旋糖酐所致血瘀模型伊文斯蓝表达的影响
- 6 通心络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PCNA的影响
- 7 日本江户以前养生思想之发展
- 8 芍倍注射液与消痔灵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 9 从培补后天之本谈归脾汤在临床中的应用
- 10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评价研究
- 11 “以通为用”治疗急性感染性热病
- 12 滋阴活血法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1例
- 13 通阳活血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对照观察
- 14 寒邪与疼痛
- 15 吴茱萸汤治证及功效探讨
- 16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方剂与其不良反应关系的研究
- 17 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的随机对照研究临床疗效分析
-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2例
- 19 周仲瑛从瘀热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证思路与经验
- 20 钩“益火补土”法之隐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