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五维二步健康状态中医测评量表》的初步构建
目的:基于中医脏腑辨证思路,研制可用于人群健康状态辩识的量表工具.方法:运用文本分析技术对9部标准、教材及论著中所载症状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共纳入4149个症状术语,结合频次分析、“症状-证型”复杂网络、专家意见进行筛选.结果:初步筛选出常用健康评估指标,制成包括29道题干136个症状在内的五维二步健康状态中医测评量表.结论:该量表可实现对填表人全身情况的信息采集,并基于脏腑辨证方法对个体健康状态进......
作者:吴夏秋;黄丹卉;尹爱宁;胡镜清;彭锦 刊期: 2015- 05
-
继承创新话传承——李德新教授访谈录之一
为深入挖掘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李德新教授的学术思想、专业成就、形成脉络及学术贡献,故就以下4个问题与导师进行了学术交流及深度访谈,即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问题、中医药传承工作与国家博士后制度相结合的意义、学术思想的内涵及如何准确总结提炼学术思想、如何做好传承博士后工作、提高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这些真知灼见对于中医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作者:海英 刊期: 2015- 05
-
瑶医与中医刮痧疗法比较探析
中医学与瑶医学都擅长运用刮痧疗法治疗疾病,2种刮痧疗法操作方法相似,功效和主治病证略有差别.主要表现在所依据的理论有所不同,而瑶医学的刮痧疗法以口传心授为传承方式,更注重经验的传承,强调自然而然的状态,理论指导的痕迹不明显.这些特点的产生与其民族的历史、生存环境、文化传承方式以及瑶医学理论本身的特点有关.......
作者:刘春强;陆云飞 刊期: 2015- 05
-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脑缺血作用机制的实验室研究概况
通过总结整理近15年来国内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脑缺血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章,从对缺血区电解质Ca2+、Na+、K+、H+的影响,对脑缺血相关代谢产物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及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对肿瘤坏死因子-α、c-fos蛋白和HSP70蛋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证明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有效地保护缺血脑细胞,减少脑水肿的发生发展,增强脑的修复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目前研究尚不够完善,有待......
作者:梁慧 刊期: 2015- 05
-
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小夹板与手法复位配合传统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探寻提高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外固定新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手法复位后,实验组采用新型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小夹板固定治疗,治疗6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运用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实验组肩关节功能......
作者:成永忠;侯汪洋;程灏;谭剑;祝建飞;陈诚 刊期: 2015- 05
动态资讯
- 1 三焦视域下四逆散证病位探析
- 2 从湿热论治疑难病探讨
- 3 垂体、脊髓在电针刺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的作用
- 4 清热化湿法对温病湿热证大鼠胃窦SP表达的影响
- 5 吴鞠通学术成就探析
- 6 “脾肾相关”机理探讨补肾健脾方对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症大鼠外周血中OPG、RANKL、VIP、MTL、 GAS含量的影响
- 7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对吉林省前郭尔罗斯地区痢疾发病及其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
- 8 因子分析在中医证候规范标准研究中的应用
- 9 皮肤老化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 10 从分子生物学开展西北燥证现代研究的基本思路
- 11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的探讨(一)
- 12 胃安泰2号抗胃衰老的实验研究
- 13 开窍通腑法对急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 14 杨士瀛五脏相关理论浅析
- 15 傅氏调经方药归经与女性内分泌轴相关性研究
- 16 高尿酸血症中医证候要素调查问卷条目筛选
- 17 按法的文献研究
- 18 《中医血液病名词术语整理与诠释》研究思路探讨
- 19 芳草本是仙人药——评林育华主编的《周超凡论中药》
- 20 强精片对弱精子症大鼠精子鞭毛结构蛋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