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肺卫之气年节律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运用血浆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肺卫气虚证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以探索伴随肺卫之气年节律的潜在标记物.方法:春、夏、秋、冬4个季节分别选择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卫气虚证患者,设为疾病组给予玉屏风颗粒干预,60d为1个疗程.同时每个季节设对应健康组,并分别对健康组及疾病组治疗前后采集血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3组的血浆代谢物,利用主成分分析、偏小二乘法对检测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季推......
作者:林燕;王亚利;张明泉;王鑫国 刊期: 2016- 10
-
2016(丙申)上半年:少阳相火司天
2016(丙申)年,是继金运之后的水运太过之年,而其气候的偏向性当以风和火热为主,所以上半年少阳相火司天,下半年厥阴风木在泉,火热经常与寒肃作平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日:“丙申,其运寒肃,其化凝惨凛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浮肿.”“凡此少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正,地气扰,风乃暴举,木偃沙飞,炎火乃流,阴行阳化,雨乃时应,木火同德,上应莹惑岁星.其谷丹苍,其政严,其令扰.故风热参布,云物......
作者:李俊龙;李燕 刊期: 2016- 10
-
近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版本的演变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中医学教育的基石,在中医药教学中起重要作用.自1960年我国第一版中医课程的全套试用教材出版至今,我国先后已有七版全国中医药院校通用教材、双语教材以及多种中医学基础辅助教材出版.故就近现代不同时期、不同历史背景下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版本的演变,与当时的中医药发展政策进行论述,阐述了中医学在国内外的普遍发展形势与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版本的具体关系.由此可见新中国中医政策......
作者:王利;曹继刚 刊期: 2016- 10
-
广东省登革热发病周期小波分析及其与五运六气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广东省登革热发病周期与五运六气学说周期之间的关联性,并预测登革热流行病学趋势.方法:采用复Morlet小波对广东省1981~2014年34年间登革热年发病率进行周期分析,探讨其与运气周期的关联性,分析波峰对应年份的干支特点.结果:登革热年发病率有9年和17年2个准周期.9年和17年时间尺度所对应的波幅都逐年下降,表明登革热的年发病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9年准周期和五运的10周期有一定的吻合......
作者:杜绍龙;方泽南;丘宇慧 刊期: 2016- 10
-
越鞠丸抗抑郁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目前高发的精神类疾病,其部分属于中医郁证范畴.临床和基础研究均表明,针对郁证“六郁”所设的越鞠丸,对抑郁症同样具有较好的疗效.故对近年来关于越鞠丸抗抑郁的理论探索及主要针对的临床抑郁症类型进行综述,并结合越鞠丸抗抑郁作用的实验研究成果,探讨目前越鞠丸抗抑郁研究对临床用药剂型和治疗范围的启示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为越鞠丸抗抑郁的中医临床运用提供更多的思路,为中医药抗抑郁新药的研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作者:任荔;吴颢昕;陈刚 刊期: 2016- 10
-
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不孕的研究进展
不孕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并已成为生殖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医学认为优质卵泡的排出与孕卵的成功着床是影响妊娠的关键环节.中医认为肾虚血瘀是不孕主要的发病机制,补肾活血法正成为治疗不孕的研究热点,且在辅助生殖技术中作用日渐突出.故就补肾活血法在肾虚血瘀型不孕患者中如何促排卵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提高妊娠率作如下综述.......
作者:王进进;王宏伟 刊期: 2016- 10
-
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颈性眩晕是指由于颈椎原因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类中枢性眩晕.目前西医尚无确切的治疗手段,中医药在治疗该病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故从颈性眩晕的病因病机、益气活血化痰法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冯诚;郭杨;董维;马勇 刊期: 2016- 10
-
中药取嚏法在防治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在梳理中医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中医学对喷嚏的认识、取嚏法的产生与发展、取嚏法的理论基础、取嚏法在防治上感中的运用以及使用注意,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探讨取嚏法的作用机制.认为鼻交通肺与外界,在外感病的产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取嚏法能通过发汗和催吐痰涎达到畅达气机、解肌祛邪、通关开窍的治疗作用.同时由于鼻黏膜内血管丰富、渗透性高,所以经鼻腔给药的药物能有效地作用于全身且吸收程度、速度与静脉注射相当.以滴鼻法为......
作者:李皓皓;杨学 刊期: 2016- 10
-
国内外经穴非特异性效应研究进展
与穴位特异性比较,有关穴位的非特异性效应研究和报道相对较少.实际上,穴位非特异性效应可能是针灸特异性效应产生的基础和前提.故从国内外有关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的争论热点出发,提出经穴效应非特异性研究值得思考.从临床疗效等对经穴非特异性效应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总结,初步阐释了穴位非特异性的实质内涵,并分析提出经穴效应非特异性产生的基础可能包括皮肤结构系统、皮肤信号传导系统、针灸后穴位局部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以......
作者:曾传;杨惠;张何骄子;吴巧凤 刊期: 2016- 10
-
中医治疗急性腰扭伤研究进展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常见病,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故对近年来中医药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对针灸推拿疗法、中药疗法、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进行分类分析和评述.其研究仍以针灸推拿疗法为主,主要进展表现在文献挖掘、规律性总结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新型特殊针法相关临床研究不断涌现,超短波、红外射频等现代科技手段引入中医药治疗急性腰扭伤领域,并对中医药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前景及不足进......
作者:仇秀宇;赵丹;屠立平;许家佗;龚博敏 刊期: 2016- 10
动态资讯
- 1 《武威汉代医简》“芎藭”臆说
- 2 糖尿病中医辨证因子聚类和降维分析
- 3 从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讨论其运用扩展
- 4 辨证治疗咽异感症78例疗效观察
- 5 宋易太极观对肾为先天之本说形成的影响
- 6 经络学说与透皮给药系统
- 7 益肾通络方对体外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8 SARS恢复期证候特征与胸片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 9 近30年研究历代中医学术争鸣之文献述评
- 10 肾康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对63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 11 强直性脊柱炎证候研究概况
- 12 降压调脂胶囊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大鼠PKC和TGF-β1表达的影响
- 13 基于内质网应激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调节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钙化机制研究
- 14 意象思维与《黄帝内经》
- 15 固肾安胎丸联合常规西药辨治反复自然流产的临床研究
- 16 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清ET-1、 vWF、 H-FABP、PAO的相关性研究
- 17 《难经》命门元气三焦理论在HIV/AIDS中应用初探
- 18 基于数据挖掘升降散治疗内伤杂病的临床运用研究
- 19 加味没竭片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观察
- 20 中风伴发药物热、皮疹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