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雷火灸联合自拟温经止痛汤治疗55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雷火灸联合自拟温经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给予雷火灸和自拟温经止痛汤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自拟温经止痛汤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停药3个月经周期后随访1次.观察2组治疗前后及2组间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痛经疼痛程度、理化指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临床疗效评分差异有统计......
作者:林静;刘英杰 刊期: 2016- 07
-
王鸿度谈《黄帝内经》针灸治疗六原则
通过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有关针灸部分经文进行疏理,结合王鸿度教授关于“随变而调气”的论述,提出在针灸临床中应注意以下6点:一是制定诊疗措施须因人、因时、因地变化予以相应改变;二是在“人情”环节中尤应注意体质、社会及心理因素对病情和治疗的影响;三是重视为我们确立治疗措施提供依据的“针前诊”及审定诊断和判别疗效与评估预后的“针时诊”;四是在针刺治疗开始至结束要注意调节医患双方的“神”,使......
作者:王科闯;陈辉;石含秀 刊期: 2016- 07
-
眼针熨烫止痛技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眼针熨烫止痛技术配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67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以眼针熨烫止痛技术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以4周为观察周期,每病例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疗效评定和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也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
作者:鞠庆波;王鹏琴 刊期: 2016- 07
-
桂枝麻黄各半汤临证举隅
桂枝麻黄各半汤出自《伤寒论》,其组方简单,是桂枝汤和麻黄汤按照1:1比例合方小剂,临床多用于荨麻疹治疗.该方虽简但组方精妙,以桂枝汤调和营卫,益汗液之源,麻黄汤解表散邪以除都滞,外证自除,两方合用能散表邪、调营卫、祛邪而不伤正,使腠理开阖恢复机体平衡.笔者临床亦用于皲裂疮、痤疮、神经性皮炎、感冒等病机属邪浅郁滞在表、正气不足、缠绵不休者,本方加减尤为恰当.......
作者:李晶;骆芳;黄刚 刊期: 2016- 07
-
现代中医临床文献中慢性脑供血不足方剂组方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基于现代中医临床文献分析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方剂组方规律.方法:收集、筛选CNKI、CBM中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现代中医临床文献中的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O)软件进行逐一录入并进行数据处理,对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51首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处方,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和6味常用药物和2味核心药物.结论: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应以补气养血、活血通脉为主要治......
作者:黄海量;吕征;臧运华;韩涛 刊期: 2016- 07
-
泻青丸挥发性成分分析
目的:分析泻青丸挥发性成分,并从挥发性成分角度探究其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及相关症状的物质基础.方法:分别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和水蒸汽蒸馏法(SD)收集挥发性成分,并联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采用SD-GC-MS和HS-SPME-GC-MS分别分离出71、100个色谱峰,鉴定出其中49、65种化合物,占分离出成分的81.27%、......
作者:屠寒;江汉美;卢金清;林杰;许俊洁;万丽娟;周坤 刊期: 2016- 07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组方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方规律.方法:建立临床防治SLE方剂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关联规则对其组方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防治SLE常用方剂为犀角地黄汤和六味地黄丸,常用药对为牡丹皮-生地黄和知母-生地黄,常用药组是赤芍-生地黄-牡丹皮.结论:牡丹皮、生地黄、知母、赤芍是SLE的主要用药,为临床开发防治SLE药物组方提供参考.......
作者:王洪彬;崔建美;赵舒;曹岩;李继安 刊期: 2016- 07
-
乌梅“下气”论
自金元以来,医家常以乌梅为敛肺、涩肠之药,笔者通过阅读《神农本革经》《伤寒论》等经典医籍,发现乌梅以其酸收之性不仅为敛肝之妙药,更具有独特的“下气”之用,对于以厥阴风火上犯或厥阴犯肺胃之气火上逆为主要病机的疾患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故笔者从乌梅“下气”考、历代医家对“乌梅”下气的运用、乌梅“下气”运用提要、乌梅“下气”验案4方面来深入探析乌梅“下气”之功,以求同道重拾经典,验于实践,服务病惠.......
作者:周龙云;周春祥 刊期: 2016- 07
-
人文关怀在中医临床中的价值
心身健康问题已成为时下受人关注的问题,叙事医学以病人为中心,其核心是共情与反思,要求医生体察患者的苦痛,贴近患者内心,这与中医学人文关怀及心身统一的健康观思想内涵是一致的.叙事医学应用于临床,对于提高诊治效果、改善医患关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珍珠;杜渐;王昊;杨秋莉 刊期: 2016- 07
-
中医基石学科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以中医基础类学科为主体的中医基石学科是中医药院校的立足之本.鉴于近年来中医基石学科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河南中医药大学近3年来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基础上,围绕中医基石学科建设从管理体制、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改革,强调学科与教研室并重,实施建制并行,促进科室优势互补,实现科室协调发展,从而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需求的中医基石学科可持续发展综合建设模式.......
作者:詹向红;曹珊;刘文礼;王振亮;霍磊;陈晓辉;郑玉玲 刊期: 2016- 07
动态资讯
- 1 《傅青主女科》益经汤对治疗卵巢早衰的启示
- 2 中医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特性与前景分析
- 3 胆南星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 4 针药复合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 5 党参、枳实对大鼠胃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
- 6 浅谈中医外科用药原则
- 7 谈中医体质学说与体育研究
- 8 试析体质偏性与六淫致病的关系
- 9 章太炎中医考据学思想论略
- 10 针灸推拿疗法治疗社区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 11 骨质疏松症从肝脾肾三脏论治探析
- 12 中医“精”的涵义及其结构层次探讨
- 13 瘿病(地方性甲状腺肿)情志病因原理探析
- 14 “肝主枢”理论探析及临证发挥
- 15 异痛宁方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交痛的临床观察
- 16 咳喘平颗粒抗炎部分作用的实验研究
- 17 试析《兰室秘藏》消渴门七方
- 18 论中医外科辨病论治
- 19 从“象思维”谈药说方
- 20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藏象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