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基于“肝病传脾”理论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病因病机
目的:基于“肝病传脾”理论,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及脾虚在导致肝源性糖尿病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收集肝源性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信息、72h动态血糖(CGMS)监测等指标,通过统计学方法,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主要病因病机.结果:发现肝耱组与糖尿病组各50例中,脾虚证分别占(32%vs.2%,P<0.01),阴虚证分别占(28%vs.42%,P<0.01),2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
作者:李苑;赵长青;顾宏图;顾逸梦;周扬;邢枫;袁继丽;徐列明 刊期: 2013- 09
-
“惊”与脏腑关系探讨
关于主惊之脏腑历代医家有不同的看法.文章从中医经典出发,结合各代医家观点,分析了惊与心、肝、脾、肺、肾、胆等各脏腑的联系,认为惊与各脏腑均有关系,而其中尤以心、肝、肾为主.惊自外来影响全身,其所伤者以心为先,以心为主.......
作者:杨文晨;于智敏 刊期: 2013- 09
-
关于魂与魄的心理学理解
在神、魂、魄、意、志五神中魂与魄的内涵难辨析,尤其“魂”更是颇具迷信色彩.中国古代文献关于魂魄有阴阳、动静等多种论说,但都不易被当代人所理解.根据古文献特别是《内经》的描述,结合现代心理学理论,发现魂与“本我”和“集体潜意识”有诸多联系,魄与第一类感觉有密切关系.......
作者:杨振宁;苏静 刊期: 2013- 09
-
赵学敏生平及年表
清代医家赵学敏喜好读书,兴趣广泛,著书详人所略、严谨求实、注重实用,除医学外他对花草、烟火等都有研究.本文结合其著述整理了其生平事迹并以年表的形式呈现出来.......
作者:黄玉燕 刊期: 2013- 09
-
失眠“五脏致病”观的研究与思考
通过对失眠病因“五脏致病”相关文献的回顾性分析,分别从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两部分梳理与其相关的学说,从而在不同水平上研究失眠的病机本质,以完善失眠“五脏致病”的理论构架.......
作者:张炜悦;马捷;李峰;张彤;宋月晗;刘燕 刊期: 2013- 09
-
明清医家防治温疫特色研究概述
明清时期为中医学史上辨治疫病的鼎盛时期,本文对明清时期16位主要冶疫大家对于温疫发病相关性以及临床预防温疫经验进行科学阐释,研究探讨明清时期温疫学派总体防疫的方法与特色,以启后学,为现代临床治疗传染性疾病提供借鉴与参考.......
作者:张茂云;苏颖 刊期: 2013- 09
-
《武威汉代医简》“芎藭”臆说
运用偏旁分析、辞例比较的方法,指出《武威汉代医简》88甲、乙所载“治妇人高(膏)药方”中“弓(蔽)((霉))”之“(嵌)((豢))”当释作“(竆)”,为“(竆)”、“藭”之异体、俗体抑或误写字.“弓(竆)”即“弓窮”,为“芎藭”之通假字.“芎藭”活血祛瘀止痛之功与“治妇人高(膏)药方”调经止痛、消肿散结之义若合符节.同时为“治妇人高(膏)药方”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思路,也为研究月经失调、痛经等......
作者:段祯;王亚丽 刊期: 2013- 09
-
陈士铎《本草新编》中的用药思想
探讨清代医家陈士铎在其药学专著《本草新编》中的用药思想,分析认为陈士铎在用药及配伍中十分重视药物作用的补、攻、散、收、升、降、动、静、寒、温、纯、杂等12个方面,这些方面对于提高用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后世处方遣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作者:李志更 刊期: 2013- 09
-
乙肝后肝硬化证候特点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蛋白质组学对肝硬化中医病机研究的价值.方法:结合纳米金属螯合磁珠纯化技术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检测103例肝硬化患者、29例健康人群及29例慢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探讨肝硬化的病程进展过程中及典型肝硬化中医证候群血清蛋白质组的差异.结果:建立慢乙肝和肝硬化各中医证候血清蛋白质诊断模型.结论:血清蛋白质组学有助于中医证候的研究.......
作者:周迪;徐品初;刘新华;徐列明 刊期: 2013- 09
-
从痰瘀论治肾小球硬化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研究
文章从两个方面来观察并探讨痰瘀理论对肾小球硬化的影响.临床研究部分入选40例病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1例和基础治疗组19例,2组均进行规范的基础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加用基于痰瘀理论拟定的化痰活血汤,观察12周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基础治疗组,痰瘀理论从发展过程中与疑难病证有密切联系,历代文献研究及现代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也证实肾小球硬化的病理变化符......
作者:韩斐 刊期: 2013- 09
动态资讯
- 1 “宣可去壅”诠解
- 2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
- 3 当归补血汤多糖对环磷酰胺和乙酰苯肼联用致小鼠血虚模型的影响
- 4 中医药治疗肺癌验案二则
- 5 针刺干预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康复机制研究
- 6 手足口病2号方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
- 7 银翘散加减治疗成人麻疹62例
- 8 治未病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发作的影响
- 9 “译者为中心”翻译观在《黄帝内经》英译中的体现
- 10 张子和治疗睡眠疾病验案评析
- 11 金世元学术思想传承特色探析
- 12 双参通脉颗粒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13 疏血通脉胶囊预处理对ERK信号通路的脑缺血耐受诱导作用调控研究
- 14 齐文升辛温法治疗痤疮的思路与方法
- 15 半夏、天南星的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
- 16 痤疮的病因病机和外治法研究进展
- 17 成人语音特征与9种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 18 李鲤保和丸加昧治疗痿证经验
- 19 黄精减毒颗粒剂对美沙酮维持不良反应的控制效果的研究
- 20 王孟英辨治血证特色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