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
耳穴压豆法在剖宫产围手术期镇痛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法在剖宫产围手术期镇痛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行剖宫产分娩的孕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啶进行PCIA镇痛,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以耳穴压豆法治疗,对2组患者VAS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舒芬太尼用量、血清皮质醇以及Sp02、HR、MA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VAS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血......
作者:廖宝珊;李丽花;洪芬妹;饶晓珍;李昌叶 刊期: 2013- 09
-
黄瑾明《中国壮医针灸学》学术特点探析
文章对壮医针灸流派创始人黄瑾明进行介绍,并就其《中国壮医针灸学》的体例内容和学术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该书.的特点是壮医针灸史上的第一次全面总结;壮医针法和灸法的完美结合,提倡针灸并用;推崇针灸“三剑客”;道路为针灸传导系统;取穴独特,擅用特定穴;治病务求调气,喜针脐环;注重患者感受,强调无痛针灸,形成壮医针灸流派.......
作者:宋宁 刊期: 2013- 09
-
针灸治疗不同病理表现湿疹80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不同病理表现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辽宁省奉天中医院针灸及皮肤科就诊的8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42例,以病理表现为依据采用围刺配合热敏灸法或围刺配合三棱针法;药物组38例采用口服和外用药物,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以病理为依据进行针灸治疗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结论:针灸治疗不同病理表现的湿疹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疗程,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许慧艳;戴莉莉;韩首章 刊期: 2013- 09
-
不同加工方法对北沙参多糖免疫调节功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制得的北沙参中粗多耱(PolysaccharideofRadixGlehnia,GLP)对阴虚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探讨北沙参加工过程中去皮和不去皮的意义.方法:采用去皮和不去皮2种方法加工北沙参,分别提取去皮北沙参中的粗多糖(GLP1)和未去皮北沙参中的粗多糖(GLP2);制备阴虚小鼠模型,观察小鼠体质量变化,检测脾脏NK细胞杀伤活力、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小鼠血清抗绵羊红......
作者:荣立新;鲁爽;刘咏梅 刊期: 2013- 09
-
感毒清颗粒祛痰止咳解热作用研究
目的:考察感毒清颗粒的祛痰、止咳、解热作用.方法:采用气管酚红排泌法和浓氨水引咳法考察其祛痰止咳作用:采用2,4-二硝基苯酚大鼠发热模型和LPS家兔发热模型考察其解热作用.结果:感毒清颗粒具有显著促进气管酚红排泌、延长咳嗽潜伏期和降低3min内咳嗽总数的作用(P<0.05);感毒清颗粒能显著降低2,4-二硝基苯酚大鼠皮下注射后140min、160min和LPS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后4h~6h的体温增加......
作者:熊敏;胡勇;徐世军;巨少华;张荫杰;代勇;王飞;张廷模 刊期: 2013- 09
-
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对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研究
目的:探讨斑蝥维生素B6注射液(艾易舒)联合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同时判定其对非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的影响.方法:将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非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艾易舒+NP方案(实验组)与单独应用NP方案(对照组)的近期疗效,分析治疗前后肿瘤药敏实验的结果.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的近期疗效分别为60.5%和36.0%(P<0.05),临床受益率分别为91.0%和62.8%(P<0.0......
作者:王迎利;王丽萍;李晓凤;冯志清 刊期: 2013- 09
-
中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内治方药的组方规律
目的:研究分析近20余年来医家关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医内治方药的常用药以及遣方用药的规律.方法: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通过维普、万方、CNKI等数据库,对检索到的近现代医家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药内治方药的原始文献进行查阅、采集并整理,结合中医药理论与方证对应法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内治方药的组方以及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内治方剂161首,用药962味,其中活血化瘀行气类......
作者:刘振峰;加亨;方锐;孟庆才;王珑 刊期: 2013- 09
-
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颜正华治疗气滞证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治疗气滞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气滞证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气滞证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255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28个核心组合.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气滞证经验丰富,多用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品.......
作者:吴嘉瑞;郭位先;张冰;杨冰 刊期: 2013- 09
-
冠心病血瘀证体质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痛血瘀证体质的遗传特征.方法:运用“病例时照”的遗传流行病学家系调查方法,对冠心痛血瘀证家系(为观察组)1565人和冠心病非血瘀证家系(为对照组)1553人进行体质调查和分离比、遗传度、遗传模式计算及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冠心痛血瘀证先证者度一二级亲属中体质类型均以阳虚质、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所占比例为多;②冠心病血瘀证一二级亲属九种体质类型的遗传度均低于50%.③冠心痛血瘀证的发病......
作者:王丽萍;袁肇凯;黄献平;李杰;王萍;喻松仁;孙贵香;简维雄;张月娟 刊期: 2013- 09
-
探究《黄帝内经》中隐藏的现代大脑功能
在《黄帝内经》中明确无遗漏地记载了有关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大体解剖知识和相应的功能.在中医理论中,人体被划分为天、地、人三部,天部即指头部,而天部之天则特指人的大脑.本文通过辑录《黄帝内经》中的相关文字,探究并揭示在《内经》时代古代中医已经了解的现代大脑功能.......
作者:于玲 刊期: 2013- 09
动态资讯
- 1 妙纳与巴氯芬分别配合中医疗法治疗肢体痉挛的疗效观察
- 2 对先秦两汉文史文献中情、志、性观念的探讨
- 3 中医学人体结构观中的几个矛盾和问题
- 4 当代瘟疫诊疗实践变化趋势探讨
- 5 论泻初补正纳支法是合理的补母泻子纳支法
- 6 民国医药文献研究现状
- 7 杨士瀛五脏相关理论浅析
- 8 绝经后肥胖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 9 川乌、草乌和附子治疗痹证探讨
- 10 顺天应时,以意调之——《黄帝内经》治疗方法的整体观
- 11 九味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0例
- 12 曹式丽运用中医药治疗IgA肾病验案二则
- 13 西方医学对藏象学研究的影响
- 14 调理脾胃治疗慢性荨麻疹法的经验
- 15 滑膜炎颗粒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改善作用的机制研究
- 16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对糖尿病脑梗塞家兔血流变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影响
- 17 金元医家对温病理论的创新
- 18 《婴儿论》学术价值与论治特色研究
- 19 中医方剂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 20 多种针法联合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