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年第8期文章
  • 论体质类型与致病因素的脉象特征

    体质辨识已深入人心,通过对大量病人脉象特点的归类总结,发现人的体质特点有其规律性,接诊病人年龄从出生20d到90岁,尤其对祖孙3代的脉象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常见人的体质类型与致病因素及脉象特征进行了论述.......

    作者:刘静波 刊期: 2014- 08

  • 中医气血分主左右的再认识

    历代医家对人体左右气血分主特异性的认识各不相同,似乎孰是孰非、莫衷一是,故就以上问题分别从人体生理和病理两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左气右血”是就生理情况下人体左右气血盛衰及其阴阳升降之特异性的概括,“左血右气”是就发生于身体一侧或一侧表现较严重或明显疾病的病机概括.......

    作者:张云忠;杨富贵 刊期: 2014- 08

  • 四逆散合苇茎汤治疗脂肪肝机理探析

    脂肪肝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故从肝与脂肪肝的关系、脾与脂肪肝的关系以及肝脾失调与脂肪肝的关系辨析脂肪肝的病机,认为肝脾失调是本病病机之本,痰湿热瘀蕴结于肝是病机之标,提出治疗脂肪肝应以疏肝解郁、健运脾胃、化湿祛痰、涤浊逐瘀为法,而四逆散合苇茎汤具有上述功效,切中脂肪肝的病机.......

    作者:刘建平;杨保林 刊期: 2014- 08

  •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现状与思考

    针对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一些热点问题,联系多年来在该领域的探索和思考对中医基础学科以及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定义、范畴、特点、分化等进行了阐述.指出中医基础学科应具有传承和研发两个方向的任务.传承指采用当代社会和自然科学,包括医学科学所积累的知识、方法、视角对历代代表性古典医籍所涉及的基本理论、概念、不同学术观点等给予深入研究,客观、准确地阐释,用现代汉语表述,古为今用;而研发指针对我国当前对难治病、不......

    作者:方肇勤 刊期: 2014- 08

  • 壮医治未病思想探析

    壮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治未病方法和经验,蕴含着丰富的预防医学思想,是壮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故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方面分析壮医“治未病”思想的内涵,并从壮族服饰、饮食、家居、出行、锻炼以及传统习俗等方面总结壮医常用的特色养生防病方法,指出壮医对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及对改善人民体质、提高健康素质、预防疾病发生、完善我国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美康;宋宁 刊期: 2014- 08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新议

    探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中医养生法则,认为“养”非“补”,此处应为调养、调和并正确应用补阳滋阴法;春夏应使阳气生发宣泄,秋冬应使阴精密固潜藏,顺应天时才能做到“四气调神”;并对其适用范围作出了讨论,指出其在养生与治疗中的不同应用,对其引申义指导临床用药做出了探讨;养生调摄不可舍弃其本义,平人不可滥用补药,应做到顺应天时,天人相应;养生要遵循其本义,治疗应当用其引申义.......

    作者:栗林杰;于智敏 刊期: 2014- 08

  • 华蟾素对比白介素-2腹腔灌注治疗湿热型恶性腹水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华蟾素治疗温热型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共纳入湿热型恶性腹水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组15例,分别给予华蟾素50ml、白介素-2注射液40万单位腹腔灌注,每周2次,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3例,未完全缓解15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66.7%,对照组为46.7%.结论:华蟾素腹腔灌注治疗湿热型恶性腹水具有一定临床......

    作者:左明焕;胡凯文;周琴;肖俐;李泉旺;姜敏;刘传波;安超;李娟 刊期: 2014- 08

  •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病机与治法探讨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血液系统重症之一,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疗法,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自身特色.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机关键为肾虚络瘀热毒,治疗上应益肾健脾以治本,活血化疼以通络,配合应用清热解毒、清补结合、标本兼治,初愈后仍须巩固疗效,防止旧病复发.......

    作者:陈乐;包洁;梅丽君;黄继勇;陈云琪;范永升 刊期: 2014- 08

  • 海昆肾喜胶囊联合百令胶囊辨治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海昆肾喜胶囊联合百令胶囊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辨证施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肾衰竭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海昆肾喜胶囊联合百令胶囊口服辨证施治,对2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治疗2组患者Scr、Ccr、BUN、CRP、Alb、Hb、Ca、P、PTH水平均有一定提高,其中观......

    作者:黄佑芳;谢治卿;袁德才 刊期: 2014- 08

  •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血糖控制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西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根据疗效标准对2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肢体优势侧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明显好......

    作者:肖红胜;韩建新 刊期: 2014-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