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 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2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8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年第3期文章
  • 张元素“气味厚薄阴阳升降”与“药类法象”理论探析

    张元素指出气与味之厚薄,法天地气交而各有升降法则,从而创立“气味厚薄阴阳升降”理论;进而创见性地运用取象比类推理方式,以此理论与运气结合,建立“药类法象”之说.弟子李东垣继承其思想,对“风升生”药的灵活运用,则是张元素“法象”理论的进一步发挥与升华.......

    作者:杨金萍;王振国;陈花英子 刊期: 2015- 03

  • 吉益东洞《药徵》学术价值研究

    对吉益东洞《药徵》一书进行研究,认为《药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研究方法上重视方证、以药代方、以方代证;在临床实践中重视实证亲试以阐明药物功效,纠正了一些错误观点;在病因上重视毒邪,在治疗上认为药物的功效就是以毒攻毒;在诊断方法上重视腹诊,在文献来源上重视对《本草纲目》的继承,故《药微》一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郜峦;陆翔;王旭光 刊期: 2015- 03

  • 红景天苷对大鼠肠系膜动脉舒缩作用及调控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对大鼠离体肠系膜动脉的舒缩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应用DMT微血管张力测定法和ELISA法研究红景天苷对血管的影响及机制.结果:SAL对KCI预处理的血管环起收缩作用;对PE预处理的血管起舒张作用,其中内皮完整血管比去内皮血管舒张明显;L-NAME抑制SAL舒血管,亚甲蓝、吲哚美辛对SAL舒血管无影响;SAL升高血管NO和NOS.结论:SAL对血管......

    作者:孙卫卫;徐鹏;崔英凯;刘海燕;曹雪滨 刊期: 2015- 03

  • 2296例大学新生气虚体质状况调查

    目的:研究气虚体质在大学新生中的分布状况,以期为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2296例大学新生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对气虚体质在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不同学科、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新生中的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气虚体质在大学新生中发生率33.4%,女生发生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科生明显高于工科生和医科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发生率差异显著,不同生源......

    作者:张筠;陈志军;刘磊;饶赟 刊期: 2015- 03

  • 新生儿体质与病理性黄疸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新生儿与病理性黄疸的相关性,观察新生儿体质对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文献研究及专家意见自行设计新生儿体质状态量表,将新生儿分为偏热状态、偏寒状态和平衡状态,计算各型体质发生病理性黄疸的概率,并比较3组之间发病率是否有差异.结果:由于阴盛质仅1例,故将偏热状态和平衡状态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经统计分析,偏热状态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率高于平衡状态新生儿(分别......

    作者:赵红梅;王晓鸣;辛顺心 刊期: 2015- 03

  • 2014年北京的六气变化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头一个“六”说的是1至6——数序,后一个“六”说的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六气是“行有次,止有位”的,六气的布置是从大寒节起始到次年的大寒节结束,是为一年.这六步气“因天之序,盛衰之时”不能更改,是谓主气,每气平均间隔“六十日零八十七刻半”.而具体到每一年的主气变化中,由于到来有迟早、有太过不及或平气,因此古人又在主气之下安排值气之外的“客气”,用以......

    作者:李俊龙;李燕 刊期: 2015- 03

  • 大学新生社交焦虑与五态人格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社交焦虑与五态人格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运用社交焦虑量表(IAS)与五态人格问卷对240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新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总体情况偏高;比较社交焦虑量表与五态人格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新生社交焦虑与太阳、少阳、阴阳平和性格呈显著负相关,与太阴、少阴性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新生社交焦虑与五态人格有密切联系.......

    作者:刘钊乐;杨振宁 刊期: 2015- 03

  • 补肾中药对H-P-O轴干预的实验研究进展

    H-P-O性腺轴对女性的月经和生殖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关于补肾类中药对性腺轴结构和内分泌功能的研究不断深入.纵观近年来相关实验报道,补肾中药从形态学、内分泌学及神经递质学等方面均对H-P-O性腺轴有改善和保护作用,间接证明了中医肾主生殖理论的科学性及心(脑)-肾-子宫轴与H-P-O性腺轴的相关性,为今后该领域的中西医实验研究提供了思路.......

    作者:杨丽娟;周惠芳 刊期: 2015- 03

  • 卵巢早衰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卵巢早衰作为一种妇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因其病因尚未明确,治疗较为棘手.西医单纯采用激素治疗远期疗效差且副作用明显,中医药以补肾为基础治疗卵巢早衰方法多样、疗效显著、副作用少.故通过检索近几年的文献,从中药的辨证论治、周期疗法、单方治疗、联合疗法以及其他疗法等方面,概述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不同方法、疗效、特点和现状.......

    作者:黄风帆;陆启滨 刊期: 2015- 03

  • 隐喻视角下的腧穴命名英译研究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腧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腧穴的名称有其深厚的医学和文化内涵.基于取象比类的思维模式,隐喻广泛地使用在腧穴的命名之中.故通过对隐喻的概述、腧穴命名的特点、隐喻的翻译方法、隐喻视角下腧穴的翻译方法以及例析等来探讨具有丰富内涵的腧穴英译问题,以期译文能够更好地体现有关腧穴的定位、功能、主治以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而促进中医药在世界更好地传播和发展.......

    作者:蒋继彪;张建斌 刊期: 2015- 03